公告

您所在的位置: 楚都宜城網 > 新聞 > 宜城新聞

襄陽中院調研宜城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(chuàng)建工作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21 來源:楚都宜城網
   分享到:
本網訊通訊員劉曉妍 韓凱玲報道:近日,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調研組來宜城市,對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(chuàng)建工作進行調研指導。
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雷河法庭訴訟服務大廳、調解室、辦公室、干警食堂等場所,詳細了解法庭人員配置、審判質效和訴源治理等工作情況。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,聽取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(chuàng)建工作中期情況匯報、創(chuàng)建亮點、當前工作存在的短板及下一步工作計劃。
調研組對雷河法庭“一盤棋、一張網、一條鏈”的創(chuàng)建思路和創(chuàng)新做法給予肯定,并就下一步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(chuàng)建工作提出要求。
調研組強調,要堅持在黨委領導下開展創(chuàng)建工作,找準人民法庭在基層綜合治理體系中的位置,積極主動融入基層治理體系,發(fā)揮好生力軍作用;要樹牢共同締造理念,善于利用和發(fā)揮相關職能部門和基層組織的力量,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外,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;要立足地方特色,聚焦法庭轄區(qū)產業(yè)特點和地情民情,將創(chuàng)建工作與轄區(qū)實際需要有機融合;要加強“庭審代訓”工作法的延伸拓展和“先調后訴”機制改革的推廣完善,重視特色品牌的挖掘、創(chuàng)建和宣傳;要樹牢人民至上理念,積極把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落到實處,用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來檢驗創(chuàng)建活動成效。
(編輯:李夢竹  編審:陳澄) 

關于我們 | 版權聲明

地址:宜城市融媒體中心(宜城大道39號) 郵編:441400

聯系電話:0710-4221100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

工信部備案編號:鄂ICP備20009678號-1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登記備案號:鄂新網備0304號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42120200033
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17420044

清廉宜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