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馬這廝
明天有一群專家將來對我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說拍磚,我的確心里很忐忑。人都有被認可的欲望,而認可也不是能求得的。這跟人拜菩薩一樣,應驗了是“心誠則靈”,落空了,則是“篤信則靈”,你還不夠“虔誠”,怨誰呢?
在旁觀者的眼里,我或許自視甚高,我從不放棄一己之見,也從不隨意地認同他人的高見,我總是習慣性地從自己的體悟中獲得認知。盡管我的認知也不是一成不變,但我一定要從經驗中汲取真理,從不盲從于誰。
認知從來不是大致的,它一直是很精細的,它的特性就是一個“精進”的過程,甚至會“偶然性”地被“顛覆”。這種“顛覆”也不是套話說的“兼聽則明”,而是需要“洞見”的那一刻,需要你認清事物的“本質”后的“幡然醒悟”。
用心者會有這樣的體驗,在不自覺地被帶節(jié)奏落入某種預設的陷阱后,你會自負地以為你有了某種“真知灼見”,其實,你只是被一種隱性的霧霾蒙蔽了雙眼,你的思緒已被禁錮,你仿佛已成為雪藏的木乃伊。
假如你信神,你或許期待著有一天冰雪的融化,期待神靈能喚醒你重見天日。誰又能否認這種可能呢?因緣際會中,不定你就和合而生了。
有人說,人并不會認同“別人”,而只是認同了“自己”,你是在“別人”身上找到了“自己”。這種“契合”是一種靈魂的“耦合”,“本真”的你因此而“閃現”。
我為文喜歡直抒胸臆,盡管也注重文字的掌控拿捏,力求彰顯漢語的“豐富性”,但明眼人還是能一眼洞穿所指,因而顯得十分“膚淺”。十幾年前,我曾做過一個泳友的攝影專題,題目就叫《打開包裹》,我至今仍然懷念那個“打開包裹,脫掉偽裝,回歸自然”的狀態(tài)。
人為何要掩飾真實的自己呢?自作聰明其實是無用的,大家都不傻,只是“有人看破了又說破,有人只是看破不說破!币粋“你懂的”,也能勝過千言萬語。如此,還裝模作樣干嘛?一個眼神,一個“顧左右而言他”,自有其隱意。
文是人的精神表征,人都有獨特的個性,“誰像誰”,畢竟不是“誰是誰”,忽略掉“八股”,真性情的寫作,其文一定是“文如其人”的。而理解其文,一定要了解其人,其經歷、閱歷、學養(yǎng)、信念、堅守,等等,都會化作其文,充盈在字里行間。
老友今華弟深諳此道,為了明天的“拍磚”不至于太慘烈,他昨晚不辭辛勞,深夜伏案深耕,改寫了二十五年前他為我寫的《富山老兄》。匆忙間,夜半12點38分,他用微信發(fā)來《富山是個傻子》,或有征詢意見之意,遺憾的是,彼時我已沉入夢鄉(xiāng)。凌晨2:14,我似有感應,翻看微信,朦朧中并未細看,回復了“謝謝”。今晨6:10,他以《富山老兄》的舊題,已發(fā)在了他的QQ空間里。
這是“老友”的情分。雖說他把我視作“異數”,我戲言他是“變著法夸我”,而躬身內省,我還是深明其意,的確包涵有勸誡之意。能做一生的朋友也是“異數”,因為有句被廣泛認同的話是“沒有永遠的朋友,只有永遠的利益”,這話雖然扎心,但也是人性。如此,今華老弟之文,能見其性,也彌足珍貴。萬分感謝今華不遺余力為我熱身,期待專家學者的加持,期待明天的“研討”圓滿!
癸卯年閏二月初三晚20:45草就